人物觀點

郭維裕教授的一句話 點醒數百萬的投資客

期刊編號:Fall2015作者:郭維裕

「還再不理性的投資嗎?」政大國貿系郭維裕教授近年來致力於研究行為財務學對投資、資產定價的影響,8月間發表投資迷信的學術文章,是國際上少見對投資客迷信量化分析的研究,引起熱烈地討論。郭維裕教授證明迷信不能帶來獲利,想獲利? 請做好基本功。

 

近幾年來,郭維裕教授主要以股票市場的共動性、當沖客的過度自信、投資人認知限制與投資行為為研究方向,研究對象皆為台灣的期貨與選擇權的投資客,研究結果可以完全反映出台灣本土投資市場的整個現況,對於台灣企業來說是極具有參考價值的。

 

期貨玩家的迷信投資

郭維裕教授研究連續七年的台灣期貨玩家,長年追蹤他們的投資情形,探討數字「四」是否真的代表「死」? 探討數字「八」是否真的會「發」? 這些長久以來根深在我們腦中的老祖宗觀念,真的這麼值得依賴與相信嗎?

 

很多時候投資客並不是因為詳細研究整個市場價格波動起伏的狀況來做決策,「個性」反而成為投資決策的關鍵因素,郭維裕教授研究數萬名期貨與選擇權投資客每一個人的投資決策,觀察他們在何時進出部位?多少價格買的?在虧的時候賣出還是賺的時候賣出? 是賺的時候會抱愈久,還是虧的時候抱愈久? 其實許多心理學也有證實過,當人們進行不確定決策時,很難像經濟學那樣理性地分析這種資料,郭老師也發現當投資客進行不確定性決策時,常常「直覺」就是他們的決策方式,所以老師想要探討這樣的決策方式對投資客真的是正確的嗎? 是好處還是壞處呢?

 

研究顯示,大多數的投資客在下單時,真的有「喜歡八、放棄四」的偏好,但是很可惜的是,這樣的決策方式並沒有為他們帶來獲利。相較於沒有投資迷信的投資客,「喜歡八」的投資客,每年的報酬率少了8.8%;「放棄四」的投資客也沒有因此獲利,一年的報酬少了2%

 

這次的研究結果與郭維裕教授先前的另一個研究殊途同歸,許多玩家對於「整數」有莫名的偏好,例如05,即使不是投資客的心中下單點,他們仍會被吸引而下單。然而,這樣的的投資結果往往造成投資失利。

 

當沖客的過度自信

本次研究對象是20062008年的期貨市場當沖客,也是研究行為投資學的一篇文章。

 

當沖客(Day Trader)指的是以當日沖銷的方式,是在一個交易日內將所有倉位進行平倉,也就是今日買進今日就要賣掉、今日放空今日就要補回來。當一個交易人的交易情形受到限制,無論是看多買進還是看空放空,這樣的交易風險相對其他的交易是高出很多的。

 

此篇研究目的是想要探討當當沖客在這樣受限制的情形下,其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t)的現象會更明顯嗎? (所謂的過度自信就是當沖客下的單會比較多、比較快) 這樣的過度自信對當沖客是好還是不好? 會讓他賺錢還是虧錢? 他是自認為自己得到的消息是獨家消息? 還是他得到的消息是大家都知道,但是他更有自信自己解讀的會更正確,認為自己就是比別人行,這樣的態度會不會顯示在他的交易資料上?

 

研究顯示:過度自信者會從失敗的交易經驗中學習,投資者可以學習避開偏誤的下單方式,減少虧損。

 

 

金融市場的共動性

另外郭維裕教授也研究資本市場定價的情形,此篇主要是探討從20072008發生金融海嘯以後,全球金融市場如蝴蝶效應般,由原本只有一個地方的金融問題,像病毒般蔓延至全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是這篇文章想要探討的。

 

許多人指出或許是全世界的金融市場,因為各國逐漸開放,讓外匯比較能夠自由化、比較能夠受市場管制,一旦金融市場開放,各國的錢就會到處跑到處流動,所以只要一個地區發生金融危機,風險變高,這裡的錢就會向外擴散,擴散到風險比較低的地區,才會造成這次金融市場這麼嚴重虧損的原因。

 

本次研究郭維裕教授探討一個很有趣的特性-共動性(Comovement),發現不管事某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產業也好,或是某一個產業裡面的某一檔股票也好,當他們發生一個好消息或是壞消息時,其實「影響力」是會擴散出去的、會外溢出去的。舉例來說:假設今天Apple大好,那麼它的供應鏈-鴻海、大立光、華通等應該都會跟著一起好,這樣就是有一個共動性存在,一種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

 

郭維裕教授的行為財務理論,給目前市場交易者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可惜近年來交易市為了個資法的立案通過,現在要拿到交易者的資料變得非常困難,是研究中最困難之處。

郭維裕教授未來也繼續致力於行為財務學的研究,目前正在探討「經驗相似性」(Empirical Similarity),主要是說經濟模型是假設投資人非常理性,他可以記住過去的任何事情,但是實際上人是無法記住這樣這些資訊,所以投資人會根據過去的個案(case based)來與今日情形做比較,有相似性高的部分就給予比較高的權重,參考過往經驗來做決策。我們也期待未來郭維裕教授可以帶來更多有趣的行為財務文章,讓研究不再像其他人想的那樣枯燥,研究也是可以很有人性、很值得受業界、受投資人所參考的。

圖片來源:改自於https://goo.gl/kW9kkA

採訪編輯:葉申誼

如欲暢所欲言,請先申請加入會員。(僅開放有政大信箱的政大校友申請會員資格) 會員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