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2008 年量化寬鬆下的銀行貸款

量化寬鬆(QE)這項由聯準會(通常稱為 Fed)採取的大膽舉措,標誌著應對經濟衰退方式的轉捩點。然而,什麼是量化寬鬆?它如何影響銀行貸款,特別是對那些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的借款人,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受訪研究者:周冠男(商學院副院長、財務管理學系教授)

採訪撰稿:張卉玟(財務管理學系博士生)

2008年導航:深入探索量化寬鬆和銀行貸款

2008年金融危機的風暴中,量化寬鬆(QE)這個術語經常在全球金融走廊中迴響。這項由聯準會(通常稱為 Fed)採取的大膽舉措,標誌著應對經濟衰退方式的轉捩點。然而,什麼是量化寬鬆?它如何影響銀行貸款,特別是對那些被認為是風險較高的借款人,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周冠男教授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在量化寬鬆期間,銀行 貸款標準的變化以及其對貸款風險的影響。

量化寬鬆的起源

2008 11月,聯準會面臨了利率接近零和金融危機引發的嚴重經濟困境。由於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失效,央行無法再透過降低短期利率來推動中長

期利率下降,進而影響總需求。為了應對這一局面,聯準會推出了首次量化寬鬆計畫。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不同於傳統透過調整利率來影響貨幣供給的方法,其核心在於中央銀行直接購買政府公債或其他金融資產,向經濟注入更多的資金流動性,進而促進經濟活動。

因此,這次的量化寬鬆不再著重於調整利率,而是透過大量購買債券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向銀行體系注入更多現金。透過這些措施,聯準會希望刺激銀行放貸,促進企業投資,最終推動經濟復甦。

量化寬鬆如何影響銀行貸款?

一些研究指出,在經濟擴張期間,銀行可能會放鬆貸款標準,意即它們可能會降低貸款的審查力度,更願意向企業或個人提供貸款。例如,Ruckes2004)以及 Dell'Ariccia Marquez2006)的研究指出,銀行在這段時期可能會減少對貸款申請的風險審查,並參與激烈的價格競爭,以降低貸款利率,吸引更多客戶。而 Acharya Naqvi2012)則指出,銀行的經理人可能因為代理動機而低估貸款的潛在風險,並過度放貸,尤其是在這樣做能夠增加他們收益的情況下。

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這個現象,周冠男教授的研究團隊以 2008 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作為研究的焦點,使用事件研究法探討在貨幣寬鬆的環境下,銀行是否更傾向於批准風險較高的借款人的貸款合約。

首先,該研究觀察了在聯準會推出量化寬鬆計畫期間,銀行的貸款有什麼變化?「我們將長期債券評等低於 BBB,或者沒有評等的公司定義為低信用評

等公司。然後比較了它們和信用評等較高的公司之間存放款利差(loan spread)的變化,結果發現,與高信用評等公司相比,低信用評等公司的存放款利差減少、貸款期限更長、貸款額度增大且放寬更多的貸款條件。」周冠男教授說明,QE政策對銀行貸款條件產生了明顯影響,尤其是對於信用評等較低的公司來說,他們借錢的成本明顯降低了。

其次,相較於傳統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對貸款的影響相對較強。「我們將QE視為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政策手段,與傳統利率調整政策進行比較。在 2008 年之前,並沒有像 QE 這樣的政策措施,因此我們發現 QE 確實非常有效,因為它可以讓整個銀行體系調整其貸款政策,尤其是對信用較差的公司來說,受益更多。相比之下,傳統的利率調整對貸款的影響則相對較小。」周冠男教授解釋,本研究主要著重於量化寬鬆對銀行放款政策的影響,這也是這篇論文最主要的貢獻。

第三,該研究檢視了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借款人的後續表現。周冠男老師解釋說,「在聯準會推出的量化寬鬆計劃之後,相較於信用評等較高的公司,低信用評等公司在股市中表現不佳,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違約風險更高。」這表明了股票表現與不同信用評等公司有關。

對實務界來說,該研究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量化寬鬆政策一直是各國央行應對經濟衰退和促進復甦的重要工具。然而,量化寬鬆政策並非沒有爭議。前美國聯邦儲備副主席 Alan Blinder曾形容這類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工具為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使用的「瘋大嬸」,而前英國央行副行長 Charlie Bean則建議最好將量 化寬鬆政策保留在一個標註「限緊急使用」的儲物櫃中。這些看法突顯了量化寬鬆政策的風險和潛在副作用,可能對經濟金融穩定和央行獨立性造成不利影響。

「一般對於量化寬鬆政策的看法是,它可以讓公司獲得更多資金,並希望對公司未來表現有所幫助,尤其在景氣不佳時。然而,這樣的作法雖然對體質好的公司有利,卻可能對體質不好的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周冠男教授解釋道,因為對這些公司來說,取得貸款更容易,但公司卻可能在資源上浪費,進行無效率的投資。

「但是,QE 政策不應被視為對所有公司都有利的政策。這項研究發現,將資金注入銀行體系後,銀行並未妥善控管資金貸予對象,反而導致這些資金的價值下降。這表明,不該因為迷信政府將錢灑下去,體系就會自行調整並產生良好的效果。」周冠男教授進一步說明道,「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某些人可能會受益,但也會有人無法適當利用這些資金。因此,在進行徵信審核時,銀行應該傾向於向體質好的公司提供貸款,而不是為了達成放款目標而隨意放寬貸款條件。」「此外,量化寬鬆政策就像是打嗎啡一樣,它可能暫時讓經濟感覺良好,

但卻無法改變長期的體質。實際上,它可能會讓一些公司持續存在,但當它們無法維持時,資源又會轉移到其他信用較低的公司身上,進一步惡化經濟情況。 因此,在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時,政府應該制定一些政策限制,例如僅將資金提供給信用較好的公司。然而,政府也需要達成業績目標,因此往往會忽視資金分配是否合理的問題」。因此,周冠男教授提醒政策制定者必須在刺激經濟活動和確保長期財務穩定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未來研究方向

2020316日,為應對 COVID-19大流行的突發衝擊,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削減至 0%。同時,由於聯邦基金利率已經觸及零利率下限,美聯儲於 2020 3 15日宣布了一輪新的量化寬鬆政策。

「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先前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對於 2020 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也有重要意義。我們發現,當銀行在量化寬鬆期間獲得額外資金時,低信用評等公司的貸款成本顯著下降。」周冠男教授表示,未來的研究可以探討2020年量化寬鬆政策期間的貸款模式,因為 2020年的量化寬鬆政策與 2008 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在背景、發行規模和救助目標等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更多論文內容請參考:

Chen, H. C., Chou, R. K., Lin, C. Y., & Lu, C. L. (2022). Bank loans during the 2008 quantitative eas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59, 100974.